欢迎光临高技能人才网-最权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启航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富士康招工难;不锈钢工业园区企业需技术工人;双合成、六味斋短缺技能人才;焊工、铆工、高级数控操作工供不应求近年来,太原市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尤其是技师人才短缺的现象日益凸显。 技能类人才短缺不仅会成为我市企业发展的瓶颈,而且也会使太原市

富士康招工难;不锈钢工业园区企业需技术工人;双合成、六味斋短缺技能人才;焊工、铆工、高级数控操作工供不应求……近年来,太原市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尤其是技师人才短缺的现象日益凸显。

    “技能类人才短缺不仅会成为我市企业发展的瓶颈,而且也会使太原市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张永伟、武凌云、武旭锦、陈鸿斌、胡先德、张洪宇、张斌、金钢、刘建中、刘文生、张卫东、张晓刚、李立海13名市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解决太原市技能人才短缺现状”的提案,为太原走出技能人才的困局,更好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思路。

    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是捷径“技工院校是各类技能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因此,解决技能人才短缺困局,首先应该从整合优化太原市技工教育资源入手。”委员们建议,可利用行政、市场、经济等多种手段,对现有技工院校合并、重组、划转,从而改变我市技工学院规模偏小资源贫乏、办学艰难的状况。“经过我们的调研,现阶段,我市可首先整合太原技师学院(太原市高级技工学院)、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同时划拨太原大学旧校区,建设全市一流技工学校。”

    据了解,太原技师学院有36年的办学基础,现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电工电子公共实训基地,同时,还被省人社厅推荐申报“2012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目前,该校在学制教育、培训、鉴定等方面都处于全省前列。而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2008年依托太原技师学院挂牌成立。现有的60余名教职工,除部分参与新校区建设外,大多数在太原技师学院工作。“整合后,太原技师学院校区可拟作为实训基地,为下岗人员、农民工、在职职工和学校学生提供实训。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则可为学制教育学生提供理论和实习教学。”张永伟委员说:“而现有的太原大学旧校区则可以通过整合,作为太原技术学院与美国、加拿大、韩国合作办学的国际生校区,为我市学生直接到国外上大学提供‘直通车教学’。”

    加大投入是解决短缺的根本“如今,高技能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软胁’。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种的,其中人才培养机制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在教育战线工作的刘文生委员说:“在长期以来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思想影响下,我国的教育结构失衡。有限的教育资源过度向学历教育倾斜,职业教育长期受到忽视,投入严重不足。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在政策及资金上对技工院校,尤其是骨干示范学校进行适当的资金扶持,通过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更新技工院校的实训设备。”

    除了根据各地实际安排投入外,委员们认为,更有必要的是坚决落实已有的政策。比如财政部等十一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这些已有的政策已明确指出,一般企业应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而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金钢委员建议,我市可依据实际出台有关政策,比如引导企业投入技工教育,或将提取教育培训经费按比例支持技工教育。“其中1%可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剩余的0.5%用于支持技工院校购买实训设备,同时技工院校承担企业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人才红利”助推社会和谐发展随着产业升级发展,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曾经“人口红利”的优势行将消散,“人才红利”正在形成。

    “技工教育能使农村劳动转移人员、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待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弱势群体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了社会的稳定因素。”

    “技工教育能有效解决“用工荒”,企业有了技术工人,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政府增加税收,进而才能使政府更好地解决百姓的钱袋子、菜篮子、米袋子,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提供条件。”

    “技工教育能提高全民素质,能够为我市的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保障。”

    “把技工教育纳入全市人才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中,将提升太原区域竞争软实力和招商引资吸引力。”

    武凌云、武旭锦、陈鸿斌、胡先德、张洪宇、张斌、刘建中、张卫东、张晓刚、李立海委员极力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尊重。

    的确,“人才红利”是历史的第二次发展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定要转变劳动力要素基础,使其由低素质的农民工转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产业工人,在充分发挥“人才红利”的过程中实现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动态平衡。

                                                                   ---国家高技能人才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