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技能人才网-最权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启航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公告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以“培养和造就规模较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形成我市人才竞争优势,建设人才强市,打造冀鲁豫交界地区人才高地”为总目标。创新机制,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打造“一五二”基地和生态型强市名城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战略目标
    围绕聊城市人才发展总体目标,科学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到2015年,重点在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上有较大突破。到2020年,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确保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55万人增加到95万人,增长72%,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20%,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才素质显著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1%,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9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性别等结构趋于合理。
    ——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在有色金属加工、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生物技术、高效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成一批人才高地,培育较强竞争优势。
    ——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人才投入有较大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接近于全省水平。
    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突出培养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
    深化实施“水城英才培养计划”,以此为抓手,加强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培养培育力度。大力实施“533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以合作研究、兼职、咨询、讲学等柔性引进为重要方式,大力引进外部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大力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依托创业服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建设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载体和培养基地。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2.1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300人左右。
    (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加强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围绕重点领域发展,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依托省内外著名的工程创新训练基地,大力加强重点领域专门人才知识更新培训,支持学术技术带头人参加国家、省科研计划和学术交流。到2020年,在传统优势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2.5万人;在教育、宣传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4.5万人。
    (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
    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全面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加大竞争性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力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人才。加大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和选拔力度,不断优化干部年龄、学历、知识结构。建立健全党政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及其能力素质评价标准,加强工作业绩考核。到2020年,县处级以上干部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0%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25%。县处级领导干部以45岁左右的为主体,35岁以下的干部要占一定比例。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大力实施“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造就工程”,以“52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为抓手,依托知名企业、高校和培训机构,加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升;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家和企业发展急需的专门人才,适时吸纳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年富力强的优秀管理人员加入企业,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知识、年龄结构;健全政策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类人才自主创业。到2020年,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19万人。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深化实施“水城英才培养计划”、组织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水城名家大师培养工程、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等,努力培养造就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制定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引导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才合理分布。到2020年,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41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万人,培养国家级、省级突出贡献专家60人,市级突出贡献专家100人。
    4、高技能人才队伍
    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2-3个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重点实训基地。实施高技能人才发展计划,重点做好“金蓝领”培训、“千名技师培训计划”等工作。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力争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达到11万人;力争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6万人,技师、高级技师突破3万人。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深入推进新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绿色行动”,积极实施农村科技致富人才培养计划、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乡村公益型岗位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和农业新技术培训计划,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和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总量2015年达到12万人,2020年达到16万人,全市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达到12年,其中村两委成员高中以上学历的达到80%以上。
    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制度,制订培训办法,通过进修、实习、短训、函授等形式,用3-5年左右时间,有计划、分层次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建立“水城和谐使者”评选活动。制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到2020年,力争培养1.3万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
    7、服务业人才队伍
    根据服务业发展趋势,重点增加附加价值高、科技含量高,低污染、低能耗的服务业行业的人才吸纳人数,形成基本适合我市服务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格局。在抓好国家、省以及我市关于促进服务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基础上,制定具备地方特色的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注重引进一批服务业领军人物,并积极开展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培训,不断提升我市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的能级和水平。到2020年,我市服务业人才队伍总量增加50%,达到1.5万人左右。进一步改善学历结构,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服务业人才队伍的比例由现在的34%提高到70%以上。
    三、重要政策措施
    (一)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政策
    市县两级财政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应安排部分经费用于人才培养。
    (二)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项目交流、互聘客座教授合作等方式,广泛灵活地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和智力。进一步完善外地人才居留、出入境和落户、医疗保健和保险、住房、薪酬和税收、配偶就业与子女就学、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政府奖励等政策措施。依托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院士工作站,积极推进外部人才创业园区建设,提供创业资助和融资服务。
    (三)健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支持聊城大学、聊城技术学院等我市高校院所与省内外高水平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充分利用外部教学科研资源为我市培养造就专业人才。壮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以高级工程职业学校、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建设为重点,力争5年内建设5所高水平骨干示范职业院校,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1所高水平中等职业教育中心。
    (四)深化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政策
    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才表彰奖励项目,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对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崇高荣誉并实行重奖。
    (五)加快完善人才资源流动配置政策
    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制定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的政策措施。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建立完善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选拔党政人才的制度。对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人才,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促进人才向基层和农村流动。实施积极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采取政府购买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报考公务员优先录用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中小企业就业。逐步提高党政机关从基层招录公务员比例。实施公职人员到基层服务锻炼的派遣和轮调办法。
    (六)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吸引和支持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合作共建一批高位平台,加快西安交大科技园建设步伐,为我市与高校院所合作率先垂范。加大对聊城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重点建设提升一批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作用,鼓励骨干企业加大研发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发挥其孵化服务功能。
    (七)健全人才发展保障政策
    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企业用工登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人才多元化需求。
    四、重点人才工程
    (一)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计划
    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学科,培养造就一批省级以上部分学科领域具有领先水平的知名专家。继续深化实施“水城英才培养计划”,5年内遴选30-40名水城英才人选予以重点培养扶持,争取培养成为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有针对性地选送部分优秀人才到国内外大校名所和知名企业学习进修、攻读学位,提升能力。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县四级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建立优秀专家后备人才库,并做好维护工作。深入推进创新团队建设,以高端人才为核心,努力建设形成省级以上支持计划的10个左右的一流创新团队。
    (二)“533”高端人才引进计划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加强人才平台建设,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到2020年,引进50名左右两院院士和海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300名左右国家级重点学科、工程技术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国家重点人才工程的高层次人选, 3000名左右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创新创业人才和海外各类人才。
    (三)高技能人才发展计划
    以“金蓝领”培训项目为载体,积极实施“新技师培养计划”,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各类培训活动,大力提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继续抓好“首席技师”、“有突出贡献的技师”评选表彰活动。到2020年,在全市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高技能人才重点培训基地,培养3000名高级技师。
    (四)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造就工程
    以提高战略决策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抓好 “52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大力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培养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部分重点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著名高校和知名企业学习培训。五年内培养造就50名职业化、现代化的优秀企业家、200名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1000名科技创新型的特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五)水城名师培养工程
    深入开展水城名师、水城名校长评选活动,大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继续实施“水城名师培养工程”,5年内遴选50名水城名师、500名学科带头人、5000名骨干教师和50名水城名校长进行重点培养和支持,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级梯队结构,在中小学校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教师队伍、教学名师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领军人才。
    (六)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
    启动“水城文化英才培养计划”,以此为抓手,大力培养造就一批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拔尖人才。重点选拔培养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出版家,一批作家、艺术家,一批文化经营管理专家;一批文化传播技术专家,不断涌现更多的省内外文化名家。
    (七)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积极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搞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县级医疗机构培养高素质的专科医师。实施全科医师培训计划,每年招聘100名左右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定向为每个重点建设的乡镇卫生院培养4-6名临床医师骨干。
    (八)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实施“优秀农村青年人才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对现代农业人才后继力量的培养。每年选拔10 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支持200 名左右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开展技术交流、学习研修、观摩展示等活动。开展“聊城市乡村之星”评选活动。
    (九)科技特派员工程
    采取外部引进和本地培养并重的发展原则,继续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工程。进一步规范农业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制定完善“三个100”建设标准(100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00个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100个农业专业技术经济协会),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三个100”标准化管理,对农业科技特派员实行挂牌上岗、量化考核。启动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工程”。
    (十)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着眼于解决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培养锻炼后备人才,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继续大力开展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等工作,到2020年实现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统筹各类大学生到基层服务创业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工作岗位、实施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提供创业扶持等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服务、就业和自主创业。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建立科学高效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人才工作专项考核。开展人才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定期表彰奖励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重点工程实施办法。
    (二)营造实施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实施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和规划纲要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宣传规划纲要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强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建设
    开展人才理论研究,积极探索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加强人才研究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人才资源统计和定期发布制度。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国家高技能人才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