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高技能人才网-最权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启航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公告
无锡素来是一个立于经济潮头的城市,她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是苏南模式的创立者,是资本市场的区域领头羊。算上已通过证监会首发审核的5家拟上市公司,无锡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4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80家。而在民间融资问题频出的背景下,同

无锡素来是一个立于经济潮头的城市,她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是“苏南模式”的创立者,是资本市场的区域领头羊。算上已通过证监会首发审核的5家拟上市公司,无锡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4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80家。而在民间融资问题频出的背景下,同样拥有雄厚民间资金的无锡却平静如太湖之水。无锡的现代社会建设理念、无锡的资本市场发展经验,无锡的金融生态构建思路,值得探究。

  证券时报记者 徐飞 袁源

  无锡,南枕太湖,北倚长江,人文胜地,鱼米之乡。不仅怀抱数千年“天人合一”的悠久历史文脉,而且拥有世纪民族工商业的深厚沉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74万元,位列江苏省第一,2011年分别获得“中国自主创新十大低碳城市”,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无锡拥有怎样的科学发展观念,如何率先推进现代化建设?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

  魅力无锡 发展活力无限

  黄莉新说,城市的魅力,是自然环境、文化气息与城市功能的综合体现。

  无锡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还是一座具有六七千年人类生活史、3000多年文字记载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江南历史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各类人才辈出,在我国古代、近代、现代分别是吴文化、民族工商文化、乡镇企业文化的发祥地。

  正因为无锡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更需要通过高标准的规划建设,形成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打响城市品牌。黄莉新表示,无锡将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突出山水特征、临水特色和宜居特性,以优质项目完善城市功能,以精致手笔凸显城市个性,把无锡打造成为充满活力、具有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增强无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无锡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突出转型发展主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11年,无锡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内地城市中继续保持前列,可以归纳为“一二三、七八九”:“一二三”,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74万元列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6880亿元列全省第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5亿列全省第三;“七八九”,就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七位、进出口总额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八位、地区生产总值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九位。

  无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2011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22.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28.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29.05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54.2:44.0,三产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无锡的上市公司集群也不断壮大。上市公司存量已达77家,如果再加上5家已经通过证监会首发审核的拟上市公司,无锡上市公司数量突破80家,居全国地级城市领先地位。

  黄莉新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锡发展总的目标定位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四大类30项44个指标进度分析,无锡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确保到2014年在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创新无锡 打造东方硅谷

  黄莉新介绍,今年,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建设高科技产业城,无锡市制定并实施《关于深化“530”计划建设“东方硅谷”的意见》。

  无锡以更大力度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锡创新创业,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东方硅谷”,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以打造“东方硅谷”为目标,无锡狠抓人才工程实施和专项活动推进,全市人才总量达11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7.9万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超过7000人,高技能人才10.3万人,11名高层次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49名人才入选省“双创”计划,6个团队入选省创新创业团队,34名企业家进入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163名人才入选省“333”工程。43名高校教授挂职科技副镇长,为江阴、宜兴、惠山、滨湖等地企业引进博士生237名。其中也涌现出一批职业素质好、创新能力强、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优秀企业家。

  人才的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同时带来的是产业集聚。这些具有前沿先导性质的项目有力地带动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生物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例如风电产业,江阴通过“远景能源”的引领带动,完善了风电产业链,“远景”70%以上的零部件实现了本地自给,风电产业有望成为江阴四大千亿级新兴产业之一;宜兴市在“森莱浦”带动下,建设全国唯一的投影光电产业特色园区。2011年,无锡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比重达到1.05%,位列江苏全省第一。

  目前,“530”计划已从单纯的人才引进延伸至金融服务等多方位支持,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截至2011年底,无锡累计落户“530”企业1631家,实现销售的企业达685家,完成销售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56%和74.7%。销售收入超千万的企业达到58家,其中4家企业销售超亿元。

  黄莉新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的话,经济增长由经济要素投入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两部分组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重置,即体制创新;另一个是改进生产技术,即科技创新。她表示,要围绕建设“东方硅谷”目标,以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坚持科技驱动不动摇,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打响“创新无锡”的品牌。

  创业无锡 实业兴邦强市

  黄莉新表示,无锡前辈先贤们的艰辛创业,特别是无锡民族工商业、乡镇企业的顽强崛起,为无锡奠定了今天在全省、全国的地位。

  创业兴邦,实业强国。无锡要想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要发扬“四千四万”精神:“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同时大力弘扬和践行“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把全社会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来。

  上世纪初无锡民族工商业在困境中顽强崛起,改革开放初无锡乡镇企业在全国异军突起,新世纪以来无锡经济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加速推进,这些都体现了不同时期无锡人的创业精神。

  无锡民营经济活力旺盛,民营经济规模扩张、质量提高,对无锡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2011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4379.3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58.5%提高到63.7%,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民营注册资本达到5216.16亿元,年均增长23%。民营税收收入531.6亿元,是2007年的1.99倍,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到48.3%。从业人员近220万人。

  黄莉新说,要继承和发扬无锡人注重实体经济、善办实体企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推动企业抓住战略机遇,再造黄金发展期,以实业兴市、实业强市。

  幸福无锡 构建和谐社会

  黄莉新认为,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致力于人民幸福。

  黄莉新说,要让无锡经济发展,让太湖水越来越清,让曾经饱受工业污染之困的太湖,成为旅游热点。

  黄莉新说,无锡在坚持科学发展过程中坚持实施“四个无锡”战略:打造文化特色彰显、生态环境优美的“魅力无锡”;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强劲、体制机制灵活的“创新无锡”;发展环境优越、产业实力雄厚的“创业无锡”;居民生活富足、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无锡”。

  创新发展使得无锡摆脱了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怪圈。在产业转型方面,彰显创新理念,无锡把创新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核心,以产业高端化为目标,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资源环境压力有所缓解。2011年,无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6%,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4%。广播影视、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无锡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被列入全国十大公共技术平台。服务外包保持快速增长,离岸执行金额23.8亿美元,增长53%,列全省第一。旅游业实现总收入890亿元,增长18.9%。无锡的产业变“轻”了,太湖的水变“清”了。

  在城乡转型方面,彰显生态理念,无锡把生态作为衡量转型发展的根本标志,以优化区域布局为核心,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加强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低碳生态城建设,无锡被评为2011中国自主创新十大低碳城市。

  在社会转型方面,彰显人本理念,无锡把民生作为实现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2011年无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4%、17.4%;社会就业稳步扩大,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本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率提高到94.2%;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8%以上。

  黄莉新表示,“十二五”时期,无锡将精心组织实施促进转型发展的重点策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积极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拓“生活幸福、生产先进、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建设新路子,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无锡科学发展新局面。

                                                                    ----国家高技能人才网

友情链接